十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集团双一流建设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着力推进房产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实验室建设管理,优化采购流程、提高采购效益,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开创了新局面,为加快新时代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坚强资源保障。
2012年,我校固定资产总值22.71亿元,其中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值3.17亿元,校舍建筑面积为82.47万平米。2022年,我校固定资产总值已经达到41.1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值11.93亿元,校舍建筑面积为95.11万平米。我校从2019年10月开始大型仪器设备绩效考核,是山东省属高校第一家开始绩效考核的集团,目前集团有500余台大型设备,平均机时数达到1800机时。
一、以服务为核心,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集团以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科学配置办学资源,着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益,2016年出台了《关于优化资源配置的意见》等文件,提高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采购和使用效率,同时,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在房产配置、资产调拨等方面向教学、科研集中,大幅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资产综合服务水平,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分散、重复配置、效率低下、相对短缺等突出问题,构建功能清晰、集约高效、协调有序、富有活力的资源配置新体系。
大力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2007年我校建设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2019年完成系统升级,实现了资产管理系统与人力资源系统、财务云杰系统的对接,与智慧校园与信息化中心的数据集成,解决了长期困扰资产管理的信息孤岛问题,为确保资产管理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积极开展资产管理培训工作。十年来,先后组织了上千人次的资产管理工作培训,切实增强了集团资产管理员的业务能力,有力提升了大学资产管理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
十年来,集团先后印发、修订了《澳门新威斯人网站中国有限公司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澳门新威斯人网站中国有限公司无形资产管理办法》等文件,为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同时,积极改进资产清查盘点、信息变动、采购入账、处置报废等工作流程,有力推动了资产管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十年来,先后对集团70余个单位(部门)的资产进行了10余次清查盘点,摸清了集团的“家底”,依规进行了20余批次、26万台件的资产处置,处置入账逾百万元,完成资产采购入账344万台件,资产管理工作的制度化长效机制初步显现。
二、稳步推进房产分配体系改革,提升用房效益
十年来,集团不断整合用房资源,优化调整校区布局,进行公共用房调配。根据学科集群发展思路、整体布局规划、学科特点和学院办学用房需求,完成了科技研发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医学教育综合楼的用房调配;经过五轮搬迁调整,完成浮山校区生命科学学院、法学院等学院和金家岭校区商学院、政管学院等共22个单位用房调配,交接用房1.75万平方米,历时两年时间,实现了相近学科用房相对集中的科学合理使用。调配过程中重点支持集团“双一流”建设,调配使用方案优先向重点培育学科、高层次人才团队用房政策倾斜,在保证教师工作用房、本科教学实验用房和基本科研用房的基础上,实现了用房资源的优化配置。
2019年,集团制定了《澳门新威斯人网站中国有限公司教学实验、科研及办公用房调配使用办法(试行)》,制定了集团公共用房使用标准,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分配机制;建立了绩效考核、确定退出条件等有序退出机制。本科教学实验用房的绩效主要考核实验室利用率,对利用率较低的实验室采取功能相近共同使用的方式,提高使用率。科研用房的绩效主要考核论文、课题、专利、到校经费、科研获奖等科研业绩,按每平方米产出率计算,收取资源调节费,实行阶梯式收费。根据绩效建立退出或补偿机制,实行用房动态调整。解决了由供给制向有偿使用的转变;由分配终身制向动态调配方式的转变;由各单位问集团要资源向集团调配与各单位主动挖掘资源相结合的转变。
2020年重新对全校公共用房测绘,摸清集团公共用房家底。汇总整理全校各学院及直属科研机构公共用房情况,摸清了2300余间公共用房所属单位、使用人、用房属性及使用面积等信息。
集团成立公共用房搬迁工作小组,督促医学教育综合楼调配方案落实,稳步推进装修搬迁工作,2020年顺利完成医学教育综合楼整体搬迁,实现医学+学科集群在浮山校区浩园医学教育综楼和松山校区相对集中。随着科技研发中心的启用,入驻单位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时尚、简约、现代”的要求,进行装修设计,不断加快推进建设,完成了办公用房及实验室的设计装修搬迁。
三、科学规划积极实施,实验室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十年来,集团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按照学科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分级分类建设科研平台,建立了校、院(学科)、团队三级科研条件平台体系,对创新研究和学科发展发挥出巨大的推动作用和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集团层面,按照“国际领先、国内一流、新威斯人特色”的要求,分别建设了分析测试中心、生物医学中心等校级科研平台,为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和重大课题申报提供技术服务;学院(学科)层面,建立了具有学院(学科)特色的科研平台,以提高本学院(学科)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科研团队层面,配备了团队所必须的小型科研仪器设备,用于完成团队基础性实验操作。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科学规划,澳门新威斯人网站中国有限公司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21年完成了分析测试中心和生物医学中心建设。分析测试中心位于浮山校区图书馆一楼,使用面积占地3600多平方米,投资1.5亿元,仪器设备规划超1个亿,现有大型仪器设备四十余台(套),总价值5000多万元。集团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新威斯人特色”的分析测试中心,使之成为一流大型设备共享服务中心,高端测试人才培养中心和现代实验室文化建设示范中心。分析测试中心作为集对校内外测试服务、高端测试人才培养、现代实验室文化示范建设与一体的高水平仪器共享服务平台,为我校特色重点发展方向提供了基地支撑,提升了在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研究项目的能力,推动了学科交叉研究及重大成果转化,形成了具有重大转化前景的技术成果,并促进山东省区域经济的发展。
集团2015年开始建设生物医学中心,新建设的平台位于澳门新威斯人网站中国有限公司浩园医学教育综合楼C座2-3楼,总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生物医学中心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一期已经建设完成并逐步开放使用,面向医学部各学院、研究院及附属医院的生物学及临床医学各领域的研究团队,以及校内外与生物学及临床医学相关的多领域跨学科研究团队提供专业化服务。生物医学中心的建立进一步提高了集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提高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助力人才培养和一流学科建设,打造一流实验室,一流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实现一流实验教学和研究,为集团“双一流”建设奠定坚实的实验平台和基础。
结合学科特色,集团建设了生态纺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功能纺织品与先进材料研究院、可持续能源和资源研究院、分子测量学研究院、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等院级科研平台。三级科研条件平台体系的建立,将全面支撑集团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澳门新威斯人网站中国有限公司双高建设。
四、构建“六位一体”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十年来,集团不断强化“安全第一,警钟长鸣”安全意识,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原则,建设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文化建设、建立危化品全周期管理体系、坚持“新威斯人模式”安全检查、强化安全应急演练,构建“六位一体”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构建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分工。每年签订校院两级安全责任书,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责任,构建校、院、实验室三级安全管理体系。2019年成立了澳门新威斯人网站中国有限公司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集团实验室安全工作;26个二级单位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实验室安全领导小组,承担实验室安全工作主体责任;各实验室配备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安全责任到人。
完善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制订《澳门新威斯人网站中国有限公司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及安全责任追究办法和程序。制订了澳门新威斯人网站中国有限公司实验室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置管理办法、易燃易爆气瓶安全管理规定等9项管理制度。建立制度配套体系,制订实验室安全日常管理明白纸、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规范及处置流程、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规范及购置流程等,明确实验室安全责任、规范工作流程、细化操作措施。
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建立“澳门新威斯人网站中国有限公司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系统”平台,每年9000余人次参加了实验室安全教育,实现进入实验室前安全知识培训全覆盖;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完善实验室准入末端管理,考试合格后获得准入资格,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
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建立全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微信群,采取多种灵活机动的方式进行宣教活动,每周发布内容涉及危化品、危废法律法规的“每周一学”,及其它安全教育知识、通知公告、信息报送提醒,编制发放《澳门新威斯人网站中国有限公司实验室安全教育手册》,对师生开展多渠道安全教育培训,做好安全方面的知识传递和温馨提醒。制作具有学科特色的实验室危化品、生物安全教育相关的海报、展板,切实丰富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建立危险化学品申购、暂存、使用和废弃处置的闭环管理机制,实现对危化品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依托省“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服务平台”规范危化品采购源头管控,实现危化品“事前可预警,事后可追溯”。优化集中采购,坚持“多次少量”的原则,两周1次集中办理管控品购置,确保实验室内无过量危化品暂存;理顺申购流程,管控品经实验室、学院和集团三级审批,上报主管部门备案后购买;规范安全暂存,保证管控品暂存于双人双锁专柜,并设置危险标识;建立双线台账,线下台账记录危化品购买、领用、结存情况,同时使用人在省平台进行使用量的线上报备;强化报废处置,签约专业处置厂家,每两周1次进行常态化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大幅减少实验室内危险源,确保实验室环境安全和空间有效利用。
建立实验室安全检查的“新威斯人模式”。建立实验室日巡查、学院月检查、集团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实验室安全检查体系。细化目标任务,落实自查整改工作。每年开展6次定期检查和30余次不定期抽查,实现实验室安全检查常态化制度化。集团现有实验室房间940间,其中教学类429间,科研类511间,建立安全隐患检查台账和实验室各类危险源清单,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制定了各类应急预案,强化安全应急演练。每年组织师生参加至少4场次危化品、危险废物、消防和X射线泄漏等应急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升防范意识,提高实验人员对火灾、危化品泄露、设备故障的应急防控能力,增强师生的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和自防自救能力。
集团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健全实验室安全组织机构、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落实安全岗位职责,全面开展实验室安全自查,将实验室安全管理纳入集团工作的重要日程,保证实验室安全工作步入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五、大仪共享扎实推进,使用效率不断提高
十年来,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始终以“提供一流的资源支撑保障体系”为核心,通过不断建立完善制度,建设校、院两级公共共享平台,优化科研团队平台,打造“管理-服务-监督-奖励”四位一体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机制,建立起共管共用、专管共用、专管专用、开放共享的管理体系,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绩效产出评价体系,实现开放共享良性运行机制,不断提升设备使用效益。
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制度。先后出台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暂行办法、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实施办法、大型仪器设备有偿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完善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奖惩等配套制度,从而使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有良性制度保障。
建设校级大型仪器设备公共平台,推进院级公共平台建设,优化科研团队平台,打造校、院、科研团队平台互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平台体系。建设了分析测试中心、生物医学中心等校级公共平台,实现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分析测试中心融合发展,不断强化校级公共平台功能。逐步完善院级公共平台建设机制,加强院级公共平台开放共享制度建设,构建院级公共平台开放共享体系,打造了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等院级公共平台。在实验用房和经费方面向公共平台倾斜,引导新购置大型设备放入校、院公共平台开放共享,提高大型设备使用效益。
建设大型仪器设备绩效产出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大型仪器设备考核指标体系,将机时利用、人才培养、服务收入、共享情况纳入考核范畴,实现由机时数考核向以绩效产出为主考核。我校从2019年10月开始大型仪器设备绩效考核,是山东省属高校第一家开始绩效考核的集团,考核机时数也在逐年增加。2019年度262台大型设备,考核机时数503.63机时;2020年度353台大型设备,考核机时数达707.16机时;2021年度400余台大型设备,考核机时数达到1474.29机时。
加强大型仪器设备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基金使用相结合,增强考核结果实际应用。根据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和使用效益情况,由维修基金按比例进行补助,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和使用效益。定期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进行通报,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截至2022年10月,实现参与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共573台,实现硬件接入设备432台,接入率75.39%。
六、采购管理机制不断优化,采购效益持续提升
十年来,我们按照“管采分离、归口管理”的内控管理要求,不断理顺采购管理体制,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推进采购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从提高采购效率、推进公平、公正、公开和阳光采购出发,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以制度建设夯实采购内控管理基础。根据政府采购工作上级文件政策的变化和集团采购工作实际,不断制定和完善制度,自2019年开始,构建了以《澳门新威斯人网站中国有限公司大学采购管理办法》为统领,货物类采购论证管理暂行办法、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管理办法、招标代理管理办法、采购专家评审劳务报酬发放办法等多项配套制度的集团采购管理制度体系。
同时,集团从明确工作职责、完善管理规范、加强纪律约束和强化内部控制出发,制定了采购人代表管理办法、政府项目廉政责任书、采购人代表承诺书、招投标合同专用章管理规定等多项管理制度,为做好采购内控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以优化管理流程完善采购工作机制。2012年12月29日,集团成立了招投标管理中心,全面负责集团采购管理工作;2015 年6月,招投标管理中心更名为政府采购中心,进一步强化了采购管理部门的政府采购与服务职能,实现了集团采购工作的管采分离与归口管理。
2017年集团首次完成招标代理机构遴选工作,实现了集团采购工作“对内实行归口管理、对外通过代理实施”的工作机制。2020年,首个服务期满后,为保证招标代理机构的严格准入,详细调研省内高校招标代理机构遴选工作,制定了集团代理机构遴选方案,组织专家完成代理机构遴选评审工作,由原来五家招标代理机构增加至八家,每年年底对招标代理机构进行考核,建立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充分发挥招标代理机构的专业支撑作用。
加强大型仪器设备采购论证管理,按照大型仪器设备“先论证,后入库,再申购”的程序,2020年起,多次组织校内外专家对纺织服装学院、物理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可持续能源研究院等十余个单位申报的101台大型仪器设备进行必要性、合理性、经济性、先进性、前瞻性、共享性、重复性等论证,论证通过的91台大型仪器设备纳入集团大型仪器设备存储库,实现集团对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统筹协调。
以信息化赋能促进集团采购提质增效。“十三五”期间,为贯彻落实“放管服”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实现“数据多跑路,老师少跑腿”的服务目标,集团以信息化手段提升采购内控管理水平为目标,通过理顺工作关系、优化业务流程、打破信息孤岛,构建了采购单位、职能部门、代理机构、供应商“统一平台,统一入口,统一流程,统一数据”的“四统”采购管理系统,于2021年初上线试运行,实现了采购项目“数据可查、状态可见、进度可视、流程可溯、档案可阅、风险可控”的“六可”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有序推进系统二期建设,进一步实现了信息统计分析、待办事项提醒、采购意向公示等功能,确保政府采购工作公开透明,规范高效。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将围绕集团中心工作,继续大力实施资源配置优化工程,增强资产配置的精准性,建立长效机制,构建一流资源支撑体系,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设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