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澳门新威斯人网站中国有限公司紧紧围绕“建成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坚持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发挥学科建设引领作用,强化内涵建设,着力推动学科的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与融合发展,逐步形成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相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同时,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研究生培养内涵建设,不断优化培养模式,完善育人机制,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新要求和新变化,研究生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学科建设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1.学科水平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集团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工程学、化学、生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等8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临床医学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高峰计划”,获批建设经费共计6.34亿元,获批数量和经费均位居省属高校第1位。2020年,集团入选山东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8个学科入选山东省属高校高水平学科,其中纺织科学与工程入选高峰学科,系统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优势特色学科,软件工程、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入选培育学科,获批数量和经费均位居省属高校第1位。
2021年,集团首次实现软科(ARWU)、USNews、QS亚洲大学和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四大世界权威大学排行榜全部上榜的历史性突破。2019-2022年,连续4年进入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全球前500。17个学科入选202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27个学科入选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其中系统科学位居全国第2位,连续三年成为省属高校唯一跻身顶尖学科行列的学科;14个学科进入USNews2022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榜。
2.学科布局不断优化。2012年以来,集团新增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博士点总数从省属高校第4位跃至第1位。集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型3种,一级学科硕士点4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型28种。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11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博士点覆盖5个学科门类,形成了文理渗透、理工融合、医工交叉的多学科综合办学优势。
3.学科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集团国际学术影响力位居世界排名729位,比“十二五”末前进1063位,成为全国进步最快的高校之一。临床医学、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计算机科学、生物与生化、分子生物与遗传学、环境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农业科学等12个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1%,入选学科数位居全国高校33位,省属高校第1位。其中,临床医学、材料科学进入全球排名前2‰,工程学、化学进入全球排名前3‰,药理学与毒理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进入全球排名前5‰。
二、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1.努力打造以“科研绩效”为导向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动态调节机制。优化招生结构,将招生计划分配与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经费、科研平台、人才队伍等条件紧密挂钩,重点支持集团发展急需、“双高”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学科,确保招生计划向科研产出高、生源质量好、培养条件好的专业倾斜。
2.全面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提升生源质量。硕士招生逐步规范自命题和考试大纲,优化题型和结构,充分发挥初试的选拔性作用,采用结构化面试、综合评价等方式,科学评测考生专业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把真正优秀的生源招收进来,把好入口质量关。博士招生全面推行“申请考核”和“硕博连读”选拔机制,探索本-硕-博贯通式招生培养新模式,尊重并充分发挥招生学科和导师在综合考核中的主导作用,吸引和选拔更多适应现代科学发展要求的优秀创新人才。
三、研究生教育规模持续扩大,招生结构不断优化
十年以来,集团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研究生报考人数从6710人跃升到17822人,增长166%;研究生录取人数从1893人增长到3884人,增长105%。招生结构日趋合理,2022年专业学位录取人数为2392人,占总计划的65%,已基本达到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人文社科类专业和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录取人数为1286人和2404人,所占比例分别为35%和65%。
四、 强化内涵建设,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1.落实三全育人,强化研究生导学思政。集团将每一门研究生课程都赋予立德树人的任务,通过修订培养方案,完善课程大纲,鼓励教师、导师聚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2021年4月,研究生课程《中华元典阐释与解读》获山东省首批思政示范课程。邀请校党委书记、院士、知名专家为研究生新生做“思政第一课”、“科研第一课”等专题报告,通过多种形式培养研究生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和科学精神。
2.实施导师队伍领航能力提升工程,强化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近年来,集团不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创新研究生导师管理体制机制。自2017年起,取消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打破导师终身制,将导师队伍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通过实施院校两级导师管理模式、开展常态化导师培训、优化博硕士研究生导师选聘标准、完善导师考评体系等措施,已构建上岗审核、岗前培训、质量检测、量化考核闭环式的研究生导师管理机制,一批科研水平高、项目经费充足和科研成果丰硕的年轻导师上岗指导研究生,平均年龄由2012年54岁降低为2022年46岁,导师队伍逐渐年轻精干,并形成“传帮带”梯队。聚焦和谐发展的导学关系,树立优秀导师和导学团队典型,近年来集团共有45名导师获评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个导学团队获评山东省优秀导师团队,300余名导师获评校级优秀研究生导师,60余个导学团队获评校级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研究生院微信公众号和官网设立“新威斯人导学故事”专栏,宣传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和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的典型事迹,激励广大研究生导师以优秀导师、团队为榜样,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开拓创新,严谨治学、精心育人,担负起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业精神”高层次人才的重任。
3.强化学风建设,构建研究生培养全链条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倡导工作,大力提倡健康学术学风建设。院校两级每年举行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宣传和学习、学位论文撰写指导讲座。制定了《研究生科研手册》《研究生学术道德手册》,系列阐述了研究生从事学术活动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论述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与防范路径等。注重构建学位论文质量监督和处理机制,严把招生门槛、严控培养过程、严守毕业出口,通过学业考核、中期考核、学业温馨提示和成绩预警等方式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自2019年起,集团连续三年推出“我们的榜样”、“青研星光大道”等系列栏目,利用“澳门新威斯人网站中国有限公司研究生教育”微信平台,先后展示了29个学院(部)的90名优秀研究生风采,系列报道了他们努力、拼搏、进取的典型事迹。
4.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打造研究生优质课程。2020年,集团成为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学试点项目”单位,积极参与2022年国家研究生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建设。自2016年起,共获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优质课程50门;在国家研究生智慧教育、超星博雅、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智慧树等线上平台建设1300余门网络课程。2019年以来,集团培育9门教育部试点课程,立项建设29门在线开放课程,55门校级优质课程。
5.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实施“一院一赛”“一院一论坛”。自2019年起,各学院通过校内竞赛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式、创新式的学习与实践,三年累计举办比赛百余场,参加比赛学生近万人,覆盖全部专业领域(方向)。同时,各学院通过组织校内研究生学术论坛,鼓励研究生开展原创性学术研究、技术创新研究,为研究生成长搭建了良好的成果展示和学术交流平台,增强了导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此基础上,2022年以“汇智新成果聚力新时代”为主题举办首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共计20个学院(部)研究生参加,各学院共推荐研究生学术报告259项、学术海报397个参展。经过专家现场评审,最终选出优秀学术报告105项,优秀海报50个,优秀组织单位奖10个。
6.全力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工作,逐步建立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十年以来,集团加快完善与行业企业合作模式,与海信集团、明月海藻集团、黄海制药等多家企业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打造“学位建设+能力拓展”协同育人模式。目前,集团建有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山东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4个、校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62个,覆盖集团全部专业学位领域(方向)。
五、研究生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1.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逐年增长。近年来,集团逐渐修订完善学位授予标准,2017年进一步高质量、多元化全面规定了博士、学术申请学位的学术要求。经过三届研究生的培养,2022年授位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710篇,较10年前增长近17倍。全日制学术硕士人均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系数也显著提高,由2017年的0.23提高至0.88,其中理工医学部全日制学术硕士人均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由2017年的0.35篇提高至1.09篇。
2.研究生竞赛取得新突破。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近三年来,集团研究生共有300多支代表队参加,参赛人数合计超过1000人,近200位老师参与指导,获得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7项。在2021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中,集团2019级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研究生王子博团队的“肤源奇——全球4D打印干细胞载体的引领者”荣获全国银奖,实现了集团“互联网+”大赛的历史性突破。
3.获批教学项目和成果奖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十年以来,集团荣获山东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35项,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0篇,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54篇,山东省研究生创新计划优秀成果奖207项;获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项目等232项,包括研究生优质课程50项、专业学位案例库51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00项。
4.硕士研究生深造率显著提高。近三年,我校研究生考博率保持20%以上增长。2022年有304名硕士研究生考取博士,总录取人数较2021届增长29%,应届研究生考博比例超过13%,录取高校层次趋高。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等3个学院(学部)应届生考博率超过20%,取得了突出的育人成果。